2010 年2 月,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2012 年5 月,根据《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自2012年7月至12月北京友谊医院等5 家市属公立医院,先后探索实施医药分开。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取消药品加成费用、挂号费和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把医院的收益从原来依靠药品收入转向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和能力方面。
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药品加成取消之后,在兼顾医保总额费用控制和社会补偿承受能力的情况下,通过全面梳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综合考虑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技术难度、风险大小等因素,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一、公立医院价格管理的现状
医院的价格管理关系着医院的生存发展,也关系着患者的切身利益,因此,医院价格管理工作不仅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水平过低,收费标准滞后。北京市1999年制定的《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至今未做调整,致使公立医院各项运行成本远高于收费标准。
二、公立医院价格管理存在的问题
1、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相对较低
我国在医疗产品定价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责任缺失并存的现象,与医疗有关的药物、医疗器材和设备等相关产品推行了市场化改革,实行市场定价,而对医疗服务价格则采取政府管制,实行政府定价,导致医疗服务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像手术费、护理费等能够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收费相对偏低,并且长期得不到调整,不仅不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易诱导医生出现“过度医疗”的行为。
2、政府审批及准入制度缺失
对于技术及条件成熟、临床疗效显著且患者需求强烈的新项目新技术在上级相关部门备案后,长期没有出台收费统一标准,缺乏定期的有效合理的审批准入制度,致使大量的医疗服务新项目缺乏统一管理及标准,更无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3、政府补偿机制尚不完善
由于财政补偿不足,长期以来大部分公立医院基本上是通过药品加成收入来补偿医院经费的不足。随着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实施,虽然通过增设医事服务费实现了价格的平移,但是医院的服务量与医院的亏损状况仍正比例增长,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难以体现,尽管新的医改政策已经明确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方向,但是并未给出财政部补偿的具体机制和方式。因此,建立有效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方法事关重要。
三、公立医院价格管理的对策
1、提高医疗服务中体现医务人员价值的医疗收费价格
在医改中,价格因素因牵动多方利益而进展缓慢,迟迟未达到预期。医疗服务价值一直执行1999年的标准,至今16年未调整,已经不能客观反映医疗人员技术服务的价值,因此,随着医改逐步进入深水区,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应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劳动强度、风险大小等价值因素,使价格提高到合理水平。
2、优化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机制
随着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实施,医院加大了合理用药管理力度,政府对药品价格予以关注和调整,但医用耗材尤其是高值耗材的收入则成为医院新的增长点。高值耗材(单价大于500元)已成为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医保患者需自费30%,其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在所有医疗收费项目中,高值耗材的价格增长速度是最快的。据相关资料显示,高值耗材从出厂经过流通销售到患者手中,一般加价2-3倍,更有甚者加价十几倍。因此,政府应将高值耗材价格纳入价格监管,建立合理的高值耗材价格管理体系,从而进一步优化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机制。
3、在分级诊疗的模式下比价调整
分级诊疗作为新医改的愿景,逐步成为医改新举措。影响分级诊疗因素很多多,涉及医保支付水平、支付方式改革,涉及财政补偿重点及方式改革等。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不同级别的医疗部门与医务人员付出的服务,实施分级定价管理”。在近期2015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会上,提出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创新医疗价格调整思路,理顺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比价关系,引导医疗行为趋于更加合理。因此,通过拉开不同级别医院的价格差距,充分缓解大医院“看病难”,提高小医院的医疗水平,最终达到价格调整与病人分流的效果。
4、加强医院内部价格管理工作
在医改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也尤为重要。首先,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院价格管理体系,设立价格主管部门,配置专职、兼职物价员,并制定相关的物价管理规定。其次,要加强社会监督,公开医疗收费,及时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医院制度健全、价格规范。第三,要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物价相关知识培训,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并杜绝滥收费、漏收费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5、在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中寻求发展
社会在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造福于百姓的新技术新疗法不断凸显,医院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大力扶持和发展技术成熟且疗效显著的新项目,其收费标准及时与物价部门沟通备案,以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6、完善价格体系以进一步推动付费制度改革
随着医保总额预付的全面实施,完善价格体系,为医保支付价格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目前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PPs)为医疗机构医疗行为规范的有效管理提供契机,同时让患者及时享受到性价比更高的医疗服务项目,也为医保报销项目的确立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减轻患者负担。
随着医改逐渐进一步深化,我们要顺应改革发展,不断提高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积极响应习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调查时的讲话“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要求经济社会多目标协调平衡发展,更加注社会和谐和改善人民生活。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攻坚克难,敢于直面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在医改中,针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应合理有序的进行调整,既不会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也可以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